折叠吸管不能用了?17家公司涉嫌专利侵权遭美国337调查

来源:知呱呱
阅读量:12372
时间:2019.11.22

平时我们喝牛奶喝饮料都离不开吸管

那你有没有算过每天要用几根吸管?

这些吸管又会对环境会造成多大伤害?

仅仅使用三分钟就丢弃的一次性吸管

至少需要上百年才能完全分解

海洋微塑料专家称

微塑料就像海洋中的PM2.5

据统计,一个人平均每天会用1.6根吸管

全球人每天用的吸管连起来绕地球几圈都没问题

塑料11.jpg

可重复使用的新型吸管问世

为了减少吸管的使用,有人就设计出了可重复使用的吸管。并在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专利。

专利1.png

专利11.png

专利2.png

专利22.png

有了它,一个每年可以节省584个塑料吸管。为了方便携带,这种吸管还能像双节棍一样折叠。折叠起来就像钥匙扣大小,就是下面这个亚子。

11.jpeg

这种新型吸管发明人宣称,“全球首款可折叠、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吸管”。不到4个月就获得了近200万美元的投资。“像病毒一样”迅速传播开来。许多商家也看好这一商机,纷纷加入仿冒大军。竟有卖家直接盗用他们的产品图片和品牌,价格低至10元以下(原价30刀)。

10.png

山寨乱象引起这家公司创始人不满,一方面担忧仿冒产品质量不过关对人体有害,另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品牌声誉受影响。于是发起专利维权战,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侵权商品被下架。

有没有平台.png

随着专利战愈加激烈,近日,美国Final Co. LLC公司指控对美出口、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上述产品侵犯其专利权,请求ITC发布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。广东惠州市欣宇科技有限公司、东莞斯特林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、河北色润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等17家中国企业为列名被申请人。

17家被调查.png

17家.png

这17家中国企业分布在广东、河北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南、上海、福建等多个省市,均是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。尽管这些企业中有的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,并不以这种吸管为主业,但仍经不起市场的诱惑进而仿制。他们大都有着相似的路线:在中国仿造,线上线下销售,出口美国。

为什么是美国?

可折叠、可重复使用吸管的背后是“禁塑”。近来全球减塑呼声越来越高,社会各界纷纷响应。华盛顿于2019年7月1日起全面禁用塑料吸管,成为继西雅图之后,美国第二座禁用塑料吸管的大城市。巴西圣保罗州2019年7月13日,正式禁用塑料吸管。英国明年4月将和塑料吸管说再见,阿根廷布市深化“禁塑令”,全市禁止使用塑料吸管……

0.gif

部分反对禁用的声音认为,更重要的应该是找出替代品,因此,在“禁塑”大背景下,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吸管风靡全球。

对塑料吸管say no!

星巴克已宣布,2020年之前全球28000家门店禁用塑料吸管。肯德基已在新加坡的84家门店,停用塑料杯盖和塑料吸管。麦当劳开始在英国及爱尔兰分店中,用纸质吸管代替塑料吸管。宜家将在2020年之前停售门店内,所有一次性塑料制品……

吸管的演变

早在5000年前,人们用珍贵的金属制作成细长管子插入大罐子之中,用于吸取发酵副产物下面的液体。世界首根申请专利的吸管,由马文·切斯特·斯通1888年发明。斯通对香烟烟嘴的机器卷筒稍作改动,制成了纸质直筒形吸管。

塑料22.jpg

另一名美国人约瑟夫·弗里德曼,上世纪30年代发明可伸缩吸管,这时的吸管才开始能弯曲。他也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,并创建公司大规模生产自己的设计产品。

1870年,美国人John Wesley Hyatt制造出第一批塑料制品。此后,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期间,大规模生产塑料吸管的制造基础设施不断被投入使用。

韩国人发明大米吸管

世界各国陆续出台的“禁塑令”,也促使人们对环保吸管的探索创新。韩国人用大米和木薯粉为原料,发明了一种大米吸管。吃起来像锅巴,就算不吃掉这根吸管,它在自然中也能很快被分解掉,不会给环境增加太多压力。

大米.jpg

美国女大学生发明可以吃的吸管和杯子

两名美国女大学生发明了一款环保型产品,希望能够用这种新式吸管取代传统的塑料制品。这种吸管的颜色完全取自植物蔬果,并且运用基于海藻的材料技术制成,100%不含塑料和非转基因。团队的专利技术使其拥有极强的可堆肥能力,用户可将它作为食物残余一起堆肥处理,60天内即可完全分解,真正做到零污染。

美大学生0 (1).gif

她们还发明了一种可以吃的杯子,即便你不想吃,也能将它直接往草坪或是树下一扔,杯子就会自我分解成植物所需的养分。

可食用的生物可降解饮品杯0 (1).gif

90后农民小伙发明麦秆吸管

用麦秆喝水,是老早以前就流传下来的农村“传统”。它有孔、轻便、还可降解,100%属于环保材料。一位90后农民小伙发明了一种麦秆吸管,每月出口200万根,还解救了“禁塑令”下的美国人 。

麦秆吸管1.jpeg

在市场竞争当愈发激烈的今天,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绕不开的国际游戏规则,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将寸步难行。一味地靠山寨模仿,短时间内可能会获取巨大利益,但是岂是长久之计。而且由于专利侵权,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被告,比如上述遭美国337调查的17家企业。

  • 团队专,服务专

    一对一,专家服务

  • 响应快,效率高

    响应及时,服务高效

  • 质量好,保密好

    授权率高,安全性强

  • 省费用,省心力

    全程托管,进度可查

400-650-1606

(周一至周五 9:00-18:30)

· 快捷下单查询 ·

· 资讯前沿有料 ·

©  2015-2024  知呱呱  京ICP备15033495号  京ICP证160949号 | 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机构代码:11577

知呱呱诚信网站 知呱呱报警服务 知呱呱信息信用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