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O暂停?高企资质取消!创新主体遭遇了“非正常”怎么办?

来源:知呱呱
阅读量:48
时间:2025.09.24

近期,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推进专利“非正常申请”的治理工作,大量涉嫌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被依法驳回或要求撤回。这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现关键转型:从追求“数量”步入全面提升“质量”的新发展阶段。


何为“非正常申请”?


非正常申请,简言之“动机不纯”的申请,缺乏真实的技术创新基础。过去,由于部分政策奖励与专利数量简单挂钩,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伪创新、编造专利、批量提交低质量申请等行为,造成大量专利泡沫,浪费审查资源,也影响了真正高质量专利的审查效率。当前,国家严控非正常申请,正是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回归质量本质、实现专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。


“非正常申请”撤回就行了?


部分创新主体仍存侥幸心理,认为“撤回即可了事”,实则不然。一旦被认定构成非正常申请,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:


首先,面临直接经济和信用损失。不仅申请费、代理费打水漂,甚至连已享受的费用减缴资格都会被取消。


其次,影响企业政策资质与市场认可。很多企业依靠专利数量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,一旦因非正常申请问题被撤销资格,将不再享受所得税优惠、科研补贴、人才引进等配套政策。


特别针对正在融资或IPO过程中的企业,专利质量已成为尽职调查的重点。存在非正常申请“污点”的企业,其创新真实性与技术价值会受到严重质疑,甚至影响估值与上市进程。


可以说,非正常申请已不仅是程序合规问题,更是关乎企业可持续经营与创新信誉的战略风险。



构建“申请前评估”把控低质量申请风险成当务之急


面对常态化严格监管,创新主体必须转变观念,将知识产权管理重心前移,建立系统化的“专利申请前评估”机制,从源头上杜绝隐患。


过去很多单位仅进行简单“查新”就走提交流程,如今必须开展全面、严格的申请前评估:


技术方案是否具备真正的新颖性、创造性;

申请材料是否符合形式规范与撰写质量要求;

主体是否存在被认定为非正常申请的风险。


星河智源凭借自主研发的AI+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,为企业提供高效、精准的申请前评估工具,它拥有:


智能形式审查系统可识别91.3%的格式与撰写风险,严把材料质量第一关;




权项级新创性预审功能,模拟审查员视角,对技术创新点进行授权可行性分析;




智能客体适格判定系统,基于大数据与算法模型,帮创新主体实现技术层面的风险排查,实现98.7%的非正常申请识别准确率,帮助企业提前规避风险。




在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的背景下,唯有以高质量、真实意义的专利为基石,才能真正构筑企业技术壁垒与创新护城河。星河智源将持续助力中国创新主体完成从“量”到“质”的转型,共同推动中国向专利强国迈进。

  • 团队专,服务专

    一对一,专家服务

  • 响应快,效率高

    响应及时,服务高效

  • 质量好,保密好

    授权率高,安全性强

  • 省费用,省心力

    全程托管,进度可查

400-650-1606

(周一至周五 9:00-18:30)

· 快捷下单查询 ·

· 资讯前沿有料 ·

©  2015-2025  知呱呱  京ICP备15033495号  京ICP证160949号 | 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机构代码:11577

知呱呱诚信网站 知呱呱报警服务 知呱呱信息信用网